Friday, January 13, 2012

2012 台灣總統大選的選前之夜

依照慣例,我每一組候選人的造勢場合都有去看。



宋楚瑜的人數約在一萬人出頭。當然因為我看的是台北場,所以人數少是一定的,畢竟台北一直是國民黨的票倉,而且也是台灣相對富裕的族群所居住的地區。這次親民黨選得的確很辛苦,連傳單只是小名片一張,小旗子倒還是足夠。依照以前的刻板印象,宋楚瑜的場照理說應該都是外省籍居多。不過這次台北場讓人驚訝的是,居然是本省居多,外省也有,再來才是客家族群(比例大約60:30:10)。年齡當然都是以中老年人居多。他們的精神,令我滿感動的,明明知道希望不高,可是大家還是不離不棄。我相信宋楚瑜為了政黨票,也不可能棄選。這次如果他沒有出來,我想親民黨應該也很難跨越5%的門檻。





馬英九在最後一天的凱道人數,其實比我想像中的少(大約五萬多吧)。年齡層卻比我預計的高了一些。不過國民黨也是最有經濟實力的政黨。我才到場沒多久,就已經被發了三次鴨舌帽(我前兩次都拒絕了,一直到第三次才拿了一頂)。這種「高級品」通常應該要錢的才是啊。讓我非常驚訝的是居然這種高級品都還有一堆沒發完,如果不是當初國民黨預算編太多,就是參加人數不如預期踴躍。族群是本省跟外省都有。





蔡英文的場是在板橋,交通算是最不方便的。因為離捷運站有一段距離。不過光光在接近的時候,就已經看到周圍有人用小跑步的方式在趕往會場。會場外面也是小販群聚。這讓我想起當年民進黨的場子在中山足球場,也是類似的狀況,只是當年外面的攤販除了食物以外,還有賣禁書與成人書籍(沒錯,當年是這樣放在一起賣的)。光光要進入體育場就有點困難,因為入口很擠。而整個運動場真的是大爆滿。族群除了本省跟外省,還有許多觀光客,最多的就是香港人,再來就是歐美人士,我也看到中國交換學生。而且三場的參加者裡面,以蔡英文場的平均年齡是最低的。





雖然造勢場合看人數是不準的,但是我總喜歡觀察一些小地方。其實宋楚瑜的場子是真的三場裡面唯一有明顯地族群融合,也是最弱勢的。當年希特勒演講,旁邊會依照內容奏出配合的背景音樂。這招一直到近年的台灣才漸漸出現。我沒記錯的話,是民進黨先開始用的。當然現在對國民兩黨來說,這都是常識了。不過親民黨的場子卻沒有這麼做(至少台北場沒有),我想親民黨的競選團隊如果不是礙於預算就是人才不足。而馬英九的場子是唯一台北捷運有擺出告示牌的(一出車廂就有寫凱達格蘭大道的方向,不像其他兩場,尤其蔡英文的最難找)。這算是小小的行政不中立嗎?倒也還好,畢竟台北捷運也有專為蔡英文的造勢場合加開了專用列車。這次蔡英文的年輕族群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綠營終於又有正妹出現了(大誤),而且還真不少。而且當蔡英文講出讓女人當家一次的時候,場上所有的女生(不是只有婆婆媽媽喔,因為有不少年輕人)都很激動,然後男生都有點小尷尬,哈哈。我想蔡英文在這次有成功吸引到許多年輕人與婦女的選票。


只用台北的造勢來預測大選是以管窺天,不過我一直認為造勢活動的組成份子是有指標性作用的。因為扣除死忠支持者,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一些中間選民的動向。我認為這次蔡英文應該會如同2004年一般險勝,而且票數差距會比2004年多一點點。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準確與否,再過十幾小時就知道了。


至於誰當選會對台灣比較好?我個人天真的以為,其實宋楚瑜當選會最好,因為他的包袱最少。事實證明,無論是誰當選,台灣短期之內既不可能獨立,也不可能獨立。過去四年也證明,即使台灣對中國釋出善意(甚至有點用貞操換經濟的感覺),在經濟上,台灣的民眾感受並不強烈(不過我想大企業家感受應該都很強烈,不然也不會這麼支持了)。我個人以為宋楚瑜是這三人中最有辦法破解藍綠的協調人。我個人相信馬英九與蔡英文的為人,但是馬英九與蔡英文在選後都要面對黨內的壓力,進行政治妥協(以當年考試院長提名人沈富雄被否決及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就可以知道黨內有多少壓力)。而當初幫你站台的企業家與政治家,你是否需要報恩?我想多多少少都會有人情壓力在。宋楚瑜雖然是支持終極統一的人,但是在他的任內他也不可能統一。他心裡也一定清楚,他只有這四年。除非他做得非常出色,不然四年後絕對沒有他的份。他只能拼命去幹。國民兩黨其實歷年來,一直用兩岸與賣台做後盾。政績再差(請看2008年民進黨用的口號及今年國民黨用的口號),國民兩黨的死忠支持者都給予其支持候選人一定程度的鼓勵。但是宋只能破釜沈舟地去真正讓台灣人民感受到他的政績,不然四年後,國民兩黨不會給他任何機會的。


我覺得以現階段的台灣,必須不斷地政黨輪替。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陳水扁是一個例子,而目前「完全執政」的國民黨也是一個例子。馬英九真的一無是處嗎?我不覺得,他也有不少的政績令人肯定(多國免簽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黨團以財團為主,忽視人民權益(例如:22K、土地徵收法),我想是他失去那個99%選票的主要原因。做不好,就下台!休息檢討一下,下次再重新出發。

No comments: